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我院举办第二届“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
2020-12-14

扫码关注

分享:

1211日上午,我院第二届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在江安校区综合楼B305教室举行。本次教学竞赛由我院本科教务办与学院工会共同组织举办,旨在鼓励老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践行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依托智慧教室和多媒体新技术,探索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我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主持

本次教学竞赛由我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到场的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院长李怡教授、副书记张莹老师、副院长操慧教授、院工会主席罗梅副教授、本科教务办主任周仁平老师,以及参赛老师们和一些学生代表。随后,周维东副院长讲解了本次教学竞赛的评委和评分规则。专业评委团队由李怡教授、张弘教授、操慧教授和妥佳宁副研究员四位老师组成,我院一些学生代表也参与评分。

我院工会主席罗梅副教授

评委和学生代表双方将结合参赛教师讲课的内容设计、讲课方法、讲课效果,按照百分制综合打分,参赛教师的最终得分为平均分。此外,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要求,本次竞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十多位老师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参与观摩。

专业评委

我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作开场讲话。他说,本次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老师们可以借此相互切磋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并且这种交流可以覆盖全院老师。他表示,此次教学竞赛是对我院课程思政的持续而深入的探索,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课堂不仅要让同学们有知识上的收获,更要在思想上有提升。

我院党委书记古立峰作开场讲话

本次教学竞赛共有9位老师参加,每位参赛老师共有15分钟讲解时间以及5分钟互动提问时间,比赛顺序由现场抽签决定。在竞赛的讲课环节,参赛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播放、积极互动等方式,将自己的学术观念和教学理念进行浓缩呈现,取得了良好效果,反响热烈。

参赛老师们的赛课现场

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我院第二届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结果产生:一等奖获得者为王彤伟教授、戴莹莹副研究员、喻宛婷副教授;二等奖获得者为刘颖教授、朱姝副教授、王涛老师;三等奖获得者为李宇凤副教授、董明来老师、何倩老师。与第一届竞赛相比,本届竞赛根据在场学生的投票,增设了最受学生欢迎奖,获得者为王彤伟教授、朱姝副教授、董明来老师。

一等奖颁奖现场

二等奖颁奖现场

三等奖颁奖现场

比赛结束后,院长李怡教授对本次竞赛进行点评和总结。他称老师们在竞赛的讲课和互动环节各有所长,参赛老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清晰展现了他们自身思想的层次性,同时还兼顾了现场同学的感受,营造出具体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情境,带给老师和同学们很大收获。他表示,学院今后还将开展类似系列活动,不断激发我院教职员工的教学活力,为打造更多的思想盛宴的教学革新创造条件。

我院院长李怡教授作点评总结

作为学生评委一员的2017级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曹思思同学说:在这次教学竞赛中,我再次领略到了学院参赛老师们的教学风采,每一位老师在讲台上都神采奕奕,风趣幽默而循序渐进地向我们传授知识,他们展现了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让我感动和感佩。” 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欣杨同学表示,参赛老师们的讲课内容引人入胜,与现场同学互动自然,课程节奏把握很好,令自己手中仅有的三张选票选择困难

现场的评委和参赛老师们也纷纷表示,参加这次教学竞赛收获满满。

教师感言

这次比赛中,很多老师的课堂展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戴莹莹老师从网络流行诗歌探索到沉船古瓷器上的诗句引用,进而从敦煌抄本上探寻到与之相似的诗句讲解,她以诗歌探源的方式展开,最终引向唐代的民间诗人王梵志,教学设计非常精彩。而董明来老师在理论课程中体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深度,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显示了川大本科教学的学术性,以及日常教学中学生接受程度远超一般想象的巨大可能性。学院举办这样的教学竞赛,一方面为参加学校教学竞赛和更高级别的教学竞赛选拔了教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以赛促教,交流教学经验,推进之后的日常教学。

—— 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妥佳宁副研究员

在李院长的点评中,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赛课的意义。赛课在于如何把知识凝练提升到有限的时间里,从而进一步梳理思想表达的层次性、提高听众的感受性,同时通过精心打磨,使之成为精品。回顾此次赛课,我有四点深刻的感受。一是“功夫在诗外”。教学与科研两相衬托、表里结合方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二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不能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三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每一个参赛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都是自己所仰望而不能企及的。四是后生可畏。参赛的这些年轻老师,思路灵活、知识广博、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语言表达准确完美,今后我还会继续学习和补充。

—— 王彤伟教授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能够有机会报名参加教学竞赛,向前辈和同事们学习,我深感荣幸。尤其在观摩完其他老师的授课和听了李院长的总结点评后,对我未来的教学有了很多启法。其一,学术的支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让课程更有深度。其二,宽广的视野。注意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的互补融通,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以文学为立足点,看历史、看世界,让课堂更有宽度。其三,艺术的表达。激活课堂,注意课程设计的层次性、感染性和生动性。其四,人文的化育。不仅要当“经师”,还要当“人师”,与学生一起感受历史与现实。一言以蔽之,教学应尽可能做到“尽精微、致广大”,在学术、技术与艺术三个支点上更好地发生与发展。

—— 戴莹莹副研究员

这几年,学院一直都有老师在参加教学相关的省赛、国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在他们参赛过程中,学院会组织专家辅导会,听他们试讲,再给出意见,也鼓励学院所有老师们参与和旁听。我从这些专家辅导会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有讲课、参赛的技巧切磋,还有前辈专家们对其多年的教书育人经验的传授与分享,这些都是经过长期思考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这次报名参加比赛,是希望能将所听到的用于实践,并快速检验学习效果,只有亲身参与了,才会有无数的细节可供反思,这些反思也能反馈到之后的教学中。赛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对其他专业老师讲课方式不疾不徐和讲课内容生动有趣以及所呈现出的专业性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让我产生了想要重新做回学生去听课的冲动。

—— 喻宛婷副教授

对于拿到最受学生欢迎奖,我有些意外,但我也很开心同学们能够喜欢我讲授的内容。这次比赛后,我想我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今后在给学生们上课时还要更好地去准备教案,把握好上课时间,让同学们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真正学有所获,有所思考。说到深刻印象,这次比赛的时间段与我的上课时间大部分重合,我只能在赶到赛场以最后一名参赛者的身份完成我的比赛内容,很遗憾没能观摩到前面老师们的讲课,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全程参与,向优秀的前辈和同事们学习到更多。

—— 董明来老师

教学竞赛结束后的师生合影

 

|徐一庆、蒲可意、陈悦月

|李丹阳

编辑|陈悦月、骆世查

排版|王北辰

责编|操  慧

 

来源于四川大学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