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弘爱传媒讲坛 第117期:恪守新闻真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义之一
2020-12-15

扫码关注

分享:

129日下午,弘爱传媒讲坛117期在新闻与传播学院102报告厅举行,一场关于新闻事实性的讨论就此展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和根担任本次主讲嘉宾,为我院师生带来主题为“恪守新闻真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义之一”的讲座。本次讲座采取线下形式,由教授胡正强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丁和根教授表示新闻真实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既要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讲,同时也要从新闻传播的本质要求、从新闻行业这一角度来讲。对于“新闻真实”这一概念,丁和根教授强调他的理解和一般教科书中的解释有不同之处,而应该如何去理解新闻真实、理解新闻真实的本源,丁和根教授希望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探讨交流。

首先,丁和根教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中的新闻真实性,并以相关新闻报道为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根据事实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真实性不应以它为谁而服务而变化”等观点。

紧接着,丁和根教授展开了新闻真实性的语义学分析,从新闻真实性的原点——“事实”这一概念进行探讨。丁和根教授指出,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本体属性,新闻的本体就是事实,要想新闻真实就必须要依据事实。在这一环节中,丁和根教授向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事实”这一问题,积极开展互动。“事实是事物本来、实际、完整、不加第三视角审视的事物的本来样貌”、“事实是复杂的、是事物的本质”、“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空间上是真实存在的,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面对同学们一系列的回答,丁和根教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事实并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在物,而是已经与人发生过关系的、通过人的认知进行加工转化成可以接收、传递、交流的信息的一个事物”,并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事实”一词的解释和911新闻事件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丁和根教授认为,如果客观自在物不和人发生关系,就无法进行新闻报道。客观自在物即事件本身一经发生就不复存在,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是经过还原的,而并非是最原始的客观自在物。

新闻报道不仅是经过还原的,而且是经过多次还原的。丁和根教授提出,第一次还原是新闻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一次还原涉及到“Who WhatWhere When”这四个基本要素,这一还原能够做到准确客观,符合已经不复存在的客观自在的事物本身。要想开展更复杂的新闻报道,就需要进行二次还原甚至三次还原,这一还原注重对新闻要素Why的探究。但无论经过多少次还原,其最初的原点都是第一次还原,它至关重要,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要据此来开展。当第一次还原是客观的、准确的,还原的结果就是事实。

关于“如何保障事实本身的客观性”这一问题,丁和根教授舍弃了传统的哲学二分法的方法,以一个新的逻辑思维从符号论和建构论这两个角度来探讨。从建构论来说,所有的新闻都是建构出来的结果;从符号论来说,所有的一次还原形成的事情的真实情况即事实,是被建构的符号的综合体,没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只有准确和不准确之分,当它不准确时就不能被称作事实。

讲座最后,丁和根教授以“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鲍毓明事件”为例,得出新闻真实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真实和客观的结论。此次讲座,丁和根教授以互动的方式,从新闻真实性这一命题出发,经过了发现问题、建构命题、论证命题这一完整过程,颠覆传统观念,让同学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新闻真实”,在“新闻真实性”层面上提出了新的思考。

讲座结束后,胡正强老师表示丁和根教授分享的内容对培养同学们的学术思维大有裨益,并对其极具学理性和生动性的学术报告表示感谢。期待新传学子能够在丁和根教授的启发下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多的发展和突破,同时也期待能在弘爱传媒讲坛中与丁和根教授再会。

图片李柯

文字骆翠玲

审核董飞飞 郑涵冰


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