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北京大学刘德寰教授分享大众消逝与族群崛起研究
2021-05-06

扫码关注

分享:

4月28日下午,在媒体与传播学院A307阶梯教室,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市场研究协会第三届与第四届会长、中国大数据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刘德寰教授进行了 “大众的消逝和族群的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的专题学术讲座,与我院研究生同学们分享了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副院长邵国松教授出席担任讲座主持,李武研究员、陶婷婷老师出席聆听讲座。

 

刘教授将演讲分为序言、大众的消逝、族群的崛起、泛话语的二元结构四部分。刘教授首先在序言中提出,中国社会正呈现出三个结构趋势,即迎来差序格局与独生子女交往团体化的“半熟社会”、以信息茧房与信息过滤气泡为特点的“信任经济”和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动。

 

                        2.jpg                     

刘德寰教授讲座中

 

接着,刘教授从社交重构、信息重构、大众消逝三方面进行阐释。他指出,社交是变迁的基点,它重构了生活,促使了大众的解体和媒体的独立。社交方面的变化进而伴随着信息方面的变化,从 “内容为王”变为“偏好为王”,族群化的移动视频兴起,接受信息的方式与路径严重分化,“传统媒体盲”出现。因而,大众消逝,族群形成。

 

刘教授将“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生活状态”作为族群的特点,他的研究团队将大众分为25个具有固定的特性的圈群,例如追星、赶潮、爱名牌的“潮头红颜”群体、“潮”中透露着理性的“知识红颜”、时尚消费的领跑者“技术红颜”和原本潜藏在豆瓣,后来去了知乎的“背包爬坡的男儿”等。

 

同时,刘教授从基层泛话语秀场与卖场的结合、断裂的形成、城市话语“内卷”等方面讲述了中国社会泛话语媒介化的二元结构。他指出,中国社会结构,半熟社会崛起的信任经济的崛起等现状是构成话语体系二元结构的根本性背景原因,这一结构体现了极强的圈层性和族群特点。

 

最后,同学们与刘教授积极进行交流互动,刘教授亲切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族群、圈层等问题。邵国松院长进行了总结,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1.jpg

(第一排左起)陶婷婷老师、李武研究员、副院长邵国松教授

 

  

撰文 | 李佳楠

摄影 | 张妍

 


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