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弘爱传媒讲坛 | 新时期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1-11-22

扫码关注

分享:

11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岗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程曼丽教授应邀为我院学子作“新时期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学术讲座。本场讲座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形式,由院长张晓锋教授主持,胡正强教授及我院二百余名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讲座第一部分,程曼丽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5.31”讲话,重点回顾与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以及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谈及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时,程曼丽教授认为“我国与落地效果直接相关的话语,包括转换性话语、解释性话语、修复性话语等是普遍缺失的。”她结合丰富的对外传播案例,生动形象地对这三种话语进行了理论阐释。随后,她从现实的针对性、科学方法论的支撑、成功实践的依托来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与重要性。她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是我国国际传播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和立足点。”在当今多元、复杂的国际传播形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应融入国际传播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接着,她对人文交流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要创新体制机制,把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要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此外,针对我国国际新闻报道中有部分从业者不了解国情与国际关系的问题,她指出未来国际传播的人才培养除了应提高从业者采写编评的业务能力,还应重点培养从业者的价值观与大局观,把问题意识和职业敏感的培养纳入培养计划中。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

讲座第二部分,程曼丽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她通过展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近几年发布的多项调查报告结果,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了国际社会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舆论环境。她认为,影响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世界两大格局交织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的历史交汇期,两大格局交织发展的结果必然带来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彼此认知的改变。第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利益上的一致性。美国的全球同盟与美国有着共同的价值体系和利益关联,在面对同盟之外的战略“对手”时自然会站在盟主一方,在舆论方面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第三,美国对全球涉华舆论影响的长期性。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国际传播领域中的信息流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这一特殊优势,在全球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场,对世界各国媒体及受众的认知与态度产生着持续而深刻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呈上升趋势,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和刻板印象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新时期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现象与问题分析,程曼丽教授对新时期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掌握话语权。话语权是大国博弈的结果,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话语权的拥有,不仅取决于国家硬实力的强弱,还取决于国家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第二,变被动为主动。从当前的国际传播形势来看,中国面临的话语挑战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努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话语优势。第三,提升国际传播素养。目前中国的对外传播主体已经由一元变为多元,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以及传播素质的提升亟待解决。国际传播主体素质的提升,具体体现在“说”与“做”两个方面。不仅要站在国家的层面上有效对外传播国家话语,建立和形成稳定的话语传播体系,更要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加强国际传播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本场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当程曼丽教授讲到心领神会之处,大家点头赞同并及时记录,线下会场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张晓锋教授再一次感谢程曼丽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非常丰富、深刻的学术报告。他还介绍了程曼丽教授在写作博士论文期间,为了研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澳门的《蜜蜂华报》而自学葡萄牙语,并以此激励同学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程曼丽教授的讲授中体现出的深厚的理论知识积淀、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让同学们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和理解,更有助于同学们将本场讲座中的收获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实践当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国际传播的理解。

 

 

图/文 石文 强 胡辰旭

 

审核 / 张晓锋 胡正强

 

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