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INDUSTRY

行业

INDUSTRY

黄坤明在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09-29

扫码关注

分享:

在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年9月26日)

黄坤明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缅怀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鲁迅精神。在此,谨向鲁迅先生的亲属和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我国文艺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鲁迅先生是近代以来文化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鲁迅先生诞生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他曾经用“风雨如磐”“寒凝大地”等沉痛的词句,描绘自己生活的时代。1918年5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以笔为武器打响了反抗中国封建文化的第一枪。从此,他以先进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战斗的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各种反动落后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毫不留情地批判旧世界,满怀热情地呼唤新世界,不遗余力地建设新文化。鲁迅一生研习不辍,在文学创作与翻译、文艺批评、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校勘整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他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在唤起中国人民的精神觉醒和团结奋斗、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自发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一面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称赞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提到鲁迅先生、引述鲁迅名言,充分肯定鲁迅精神。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引用鲁迅《学界的三魂》一文,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6次提到鲁迅先生,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像鲁迅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人民充满热爱,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在2018年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专门谈到“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在2019年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用鲁迅的话表达对青年人的希望,强调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引用和论述,贯通历史、观照现实,让我们深切领略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高远,深刻认识到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他的人格和风范是全体人民的光辉榜样,他的精神和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团结广大先进知识分子,凝聚起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强大力量。鲁迅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一直肯定、理解并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深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称颂共产党是“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到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和旗手,从与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等结下深厚友谊,到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在精神上志同道合,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中国新文学作品到给红军致贺电,鲁迅先生始终与我们党“心是相通的”,是党的最忠诚、最可信任的同志和战友。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永远铭记着鲁迅先生的贡献和功绩,永远镌刻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今天,我们纪念鲁迅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的高尚品格,发扬他的精神风范,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昂扬的民族精神、活跃的文化创造激励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

  在新的征程上,要学习和弘扬鲁迅先生关切民族命运、担当时代使命的爱国精神。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敏锐把握时代潮流,回应社会需要,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在日留学时通过幻灯片目睹国人的颓丧麻木,让他决心“弃医从文”以改造国民精神,矢志不渝为民族新生、国家富强而奋斗。他饱含感情地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对文艺寄予深深的厚望,用如椽巨笔写下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檄文,承担起“启蒙”与“救亡”的历史责任,以先觉者的呐喊唤醒民众,期望打破“铁屋子”,激励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正是在他的“呐喊”之下,无数中国人从沉睡中觉醒,大步踏上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前,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阔步前进。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像鲁迅那样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坚持正确的方向导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步伐,努力创作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汇聚起同心同德、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礼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抒写团结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开创美好未来。

  在新的征程上,要学习和弘扬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情怀。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与人民血脉相连,为人民大众鼓与呼,是鲁迅精神的根本立场所在。鲁迅评价苏联作家高尔基时说:“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鲁迅的一生亦是如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些广为传诵的名句,正是他人民立场的生动写照。鲁迅很早就关注“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在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他提出为“工农大众”而进行文艺创作的基本目的,倡导文艺创作应该“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他关注旧社会中“不幸的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夫、妇女、儿童以及落魄的知识分子都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充满了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他的每部作品犹如投枪、匕首,有着犀利的批判锋芒,但在冷峻背后蕴藏着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情。鲁迅非常关心青年,特别重视青年作家的发现、扶持和培养,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帮助萧红、萧军、柔石等青年一代成长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他还常以自己的言行鼓舞和教育青年,呼吁文学界的前辈们多做园丁的工作,给青年以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说是人民的文艺,强调优秀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像鲁迅那样,坚定人民立场,真诚地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必修课,努力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创作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文艺是塑造灵魂的工程。要增强“塑造什么样的未来人”的思想自觉和创作自觉,摈弃鲁迅所批评的那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并视之为全世界”的狭隘认识,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平凡中彰显伟大,生动刻画人心的情与义、生命的韧与强,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书写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在新的征程上,要学习和弘扬鲁迅先生坚持理想、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奋进的一生。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周恩来同志在鲁迅逝世两周年纪念题词中说,“鲁迅先生之伟大,在于一贯的为真理正义而倔强奋斗,至死不屈,并在于从极其艰险困难的处境中,预见与确信有光明的将来。这种伟大,是我们今日坚持长期抗战,坚信最后胜利所必须发扬的民族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坚持真理、追求光明,一直站在进步潮流的最前列,毫不懈怠地进行战斗。他对敌人进行坚决不妥协的斗争,对迷路的朋友们坚持原则、给予忠告,对摇摆不定的中间分子针砭批评。他深刻揭露封建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吃人本质,渴望以理性精神冲破时代的愚昧与桎梏。他深知革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斤斗便告成功”,必然会遇到一时的挫折与失败,但“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他主张“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就是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他身上体现出的不畏强敌、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气质风骨,永远是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精神滋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面对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动摇、迟疑,必须始终保持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依靠斗争夺取胜利,依靠奋斗赢得未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像鲁迅那样,坚定政治立场、敢于斗争亮剑,大力发扬革命精神和大无畏气概,在重大斗争面前旗帜鲜明、冲锋在前,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坚决、毫不含糊,不断锤炼坚毅硬朗的风骨、气节、胆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文艺创作还是文艺评论,都要讲真话、讲道理、讲正气,都要弘扬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引导创作者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帮助读者观众区分美丑、辨识优劣,塑造新时代刚健、厚重、先进、质朴的文化审美观、价值观。

  在新的征程上,要学习和弘扬鲁迅先生坚守民族立场、放眼世界潮流的文化胸怀。鲁迅先生是博采众长的典范,也是融会贯通、锐意创新的楷模,一生留下600多万著译文字、3万多页手稿。鲁迅先生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他说:“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他赞赏汉唐气魄,也提倡借鉴外来,倡导“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广学博取、为我所用、别立新宗,创造出彪炳文学史的独特艺术形象。他广泛涉猎矿产、医学、版画、木刻等领域,从各个门类汲取文艺创作的营养。他大量译介优秀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特别注意反映弱小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压迫的作品。他的作品焕发着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光彩,闪烁着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精神光芒,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气象、新风貌。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像鲁迅那样,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既“承百代之流”,又“会当今之变”,在历史传承中鲜明特色,在文明互鉴中汲取营养,让中华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更加强健的风骨、更加独特的神韵。要把握好坚定自信与吸收借鉴的关系,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创作新时代的文化精品、攀登新时代的文化高峰。

  同志们、朋友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文化发展前景广阔,文化创造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坚守初心宗旨,担当文化使命,锐意创新创造,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文艺网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9日



来源于国家新闻出版署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