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表演工作坊 | 戏曲教师沈艳走进表演课堂,分享程式化身体表达中的技巧
2021-04-28

扫码关注

分享:

        4月27日下午,上海越剧院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兼职教师沈艳应邀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表演课堂,以表演工作坊的形式为2019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们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表演课。本次课程以“程式化身体表达与角色塑造”为主题,从戏曲表演的形体艺术出发,触发同学们对表演节奏、气息和形体的把握。

        此次交流由传播学院沈嘉熠教授主持,沈教授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戏曲艺术中的程式化形体表达,进一步丰富话剧片段表演中的身体表现力和角色塑造能力。”

        沈艳老师将本节课分为了上下两个板块,上半节主要介绍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中的梅兰芳体系,让同学们共同学习中国传统曲艺中的程式化身体表达,如兰花掌与凤点头。随后,沈老师帮助同学们练习戏曲表演中小花旦、青衣、正旦、小生、老旦等,不同年龄段不同行当行走时的身体表达。而在这一系列的练习中主要突出的是表演中的“节奏感”,不同的行当应有不同的表演节奏。

        “在角色表演中,我们要真听、真看、真感受。”沈艳老师将角色塑造分为行、性、情三个步骤,即行为的表达、性别与个性的表达及情节的表达。表演者需要通过节奏和气息丰富角色的表现力,运用身体和道具,使自己更贴合角色表现。

        在下半节的课堂中,沈艳老师引入了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中的间离效果,即指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同学们通过不同类型的无实物表演练习,去感受角色塑造的细节和节奏。“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无实物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动作设计,这种设计就如同话剧表演前的人物小传。”沈老师通过无实物表演练习,着重强调了角色塑造中准备与设计的重要性。

        课堂的尾声,沈艳老师又带领同学们进行“喜、怒、哀、乐”五个层级的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提出,不要框定四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更多元的思维去演绎不同的情绪。

        通过学习戏曲中的程式化身体表达,同学们话剧表演的节奏感和观察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运用气息、身体道具和物体道具进行角色塑造的表演方法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掌握。


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