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世界读书日丨中传老师的书房人生,教你如何读出百味
2021-04-28

扫码关注

分享:

双面反差“女强人”文艺女神“莎”老师玩转学术的有趣灵魂严谨又可爱的“青椒”与猫同居的她…


世界读书日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独家书房探秘限定开放的奇妙时空


01

程素琴


你看过来自星星的你吗?男主都敏俊家的书房就是我挺理想的书房。

在程素琴老师家里,最大的公共空间被改造成书房。客厅的一面墙上,从上至下垒满各类图书。置身在此,仿佛坐拥书海。


 △程老师的书家桃源


对书籍的喜爱乃至渴求,从儿时便逐渐发端。“小时候老去同学家里看墙上贴的连环画报。不管挂多高,都要脱了鞋子够着去看。一张一张,直到把这个故事读完为止。”学生时代,读书则成为程老师阶段成长的温暖陪伴,推动她探求更深层次的社会肌理。“做了妈妈后,我也会看很多育儿的书。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也是不断自省、寻求解答的过程。”


岁月匆匆,倏然而逝。对书本与知识的敬畏之心,却从儿时努力踮起的脚尖延伸至今。


 △是客厅也是书房


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阅世尚浅时,书籍是一种源源不断的滋养。随着人生历程的漫长积淀,书籍则汇成沉稳的力量,与认知发生化学反应。


山西高平,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大型的歼灭战——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也是程老师的家乡,至今仍遗留珍贵的壁画和泥塑之迹。“小时候觉得老家没什么稀奇的,正是学了传播后,才深感其中的力量。”通过传播,我们得以连接另一个世代的波长,在细密的考证和纪实的镜头中与先人智慧相遇。


2003年起,程老师留校任教,成为学院师生口中的“大管家”。在书架上,管理与育人的书籍必不可少。《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分析关心群众生活同支持革命战争的关系;《社会的麦当劳化》讨论如何用麦当劳式的管理保障工作的基本标准。“同理,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无穷无尽的。”


这些书本占据书架上的一席之地,既是她的赤子之心,也是她汲取知识以育人的思想沃土,由此滋润每一个朝气蓬勃、聪敏纯真的灵魂。


老师的书架


02

吴辉


走进吴辉老师的书房,很难不被这满室的书所震撼。靠墙而立的实木书柜上,文学、电影、历史、传记、艺术理论的厚重书册,以及老电影的DVD都紧紧密密地排列在一起,像是浅赭色的海潮,还在漫无边际地拓展开去。


 △吴辉老师的书房与收藏物


在岁月的淘洗中,人和书房一起生长,相互给予,自然勾勒。1988年,吴辉老师来到北京。那时随身携带的十几本书,已经扩展为六个书架和两个DVD影碟架。书房主人热爱旅游,那些经过不同驿站、不同风景所收集的物件和照片,都被珍而重之地放在书架顶部。而从莎士比亚故乡淘来的塑像,则和相关的百余本书籍共同摆放,独占一席之地。这不愧为因长久以来研究莎翁,被称为“莎”老师的称号。


吴辉老师与学生们在书房的合影


 “我除了睡觉几乎都在书房待着。”藏书万卷,书房闲居。可以徜徉笔墨,欣赏电影,也可以靠着窗台纵目远视。对吴辉老师而言,书房是一片遗世独立的自在空间。“一进书房就会感到赏心悦目,这是独属于你的一种气氛,而这种气氛能够反过来滋养你。”


 △吴辉老师在书房工作


领略过人生四季,吴辉老师也体验了阅读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围绕功利,是为了学习和工作不得已而为之的阅读。第二个阶段融入消遣,比如出差旅行时随身携带一本喜爱的小书。第三个阶段则是与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阅读。吴辉老师曾因病住院,在那段密不透风的时光里,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波伏娃的《第二性》成为与她一同重生的存在。同样的,疫情之下重读加缪的《鼠疫》,会比以往更受震撼。“我还发现,欧洲的两次思想启蒙运动居然能与葡萄酒和咖啡屋产生关联。这些都是长久阅读带给我的新的视角。”可见,突破事务主义短视的阅读,能够持有更纯的旨趣,从而获得新的提炼与洞察。

 △吴辉老师认为阅读要经过三个阶段


正因如此,吴辉老师不主张为学生开书单。阅读应当成为一生的习惯,每个独特的生命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自会有所体悟。


老师的书架



03

吴炜华


吴炜华老师的书房是一方独属的空间。以书桌为核心,背靠整面木制书柜,触手可及之处还倚靠着数十本参考书目。纵观其上,传播学、社会学的专业书籍自不必说,人类学、文化类的图书汇聚书房,东野圭吾系列、《三体》系列也能随时拿来翻阅。方寸之间竟能书盈四壁,左图右史。


 △方寸空间容纳浩瀚宇宙


镜头翻转,书房另一侧放置一架健身器材,与窗台上摇曳的绿植相映成趣。这大抵是一个为精神和身体同时充电的空间。


 △开辟在都市中的宁静角落


因工作和兴趣使然,吴老师的阅读速度非常快。“上一轮课至少要读一百本书。(学部君希望自己听错了...)如果有小朋友要写智能传播,你就得去看,如果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也得去读。”探研境界无垠,传播学的理论要经常温习,闲谈杂书也时常要翻,吴老师的书架得以不断更新。


当然,多读也要有的放矢。从布尔迪厄的寻常之论到层层结构,亦或鲍德里亚广袤的思想宇宙,如能从中抓住精髓要义,足矣。“要看的书很多,就要学会举重若轻,觉得好玩就行了。”


 “好玩”,是吴老师读书理念中的关键词。就像他总是亲昵地称呼学生为“小朋友”一样,自己也总是带着孩童般的好奇眼光探索世界。“有一阵子为了指导小朋友写论文,就开始接触网络小说,才发现这其中竟有如此庞大的宇宙,是同样值得尊重的。但与此同时也能发现这种产业形态培养了许多世俗环境的消费习惯。”阅读的乐趣就在于能够将思考维度向更宽广的可能性敞开,使得如饥似渴的阅读成为生命中的常态。


而逛书店也不失为一种消遣。从家附近的旧式书屋,到商场里的网红书店,逛一逛,淘两本好书,都是令吴老师兴味盎然的事。


老师的书架



04

涂凌波


涂凌波老师没有固定的书房,书随人走,书架上、书桌上、堆垛墙脚的纸箱里…他的藏书布满整个居所。


在涂老师经常使用的书里,一类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书籍,因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都放在目力所及的显要位置;一类则与某段时间密切关注的议题相关,如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书籍会集中摆放,便于查阅。工作之余,涂老师还会广泛阅读社会学或广义上的社会文化思想的研究书目,令自己受益良多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则购置数本,同时摆放在家中和办公的地方。


 △布满居所的藏书


即便有一定的收纳规律,却也因为数目庞杂而遇到过不少小麻烦。“有时大半夜写东西,还得用手机打着灯翻箱倒柜地找书。”


一个专门和宁静的空间或可激发阅读兴趣,也不失为对待知识的敬畏之心。但是当都市生活变得越发拥挤,就需要自发创造空间进行阅读。在涂老师看来,有书的空间就是“书房”。“上学那会,我经常在公交车或是地铁上读书,在两三天的行程中读完一本书。坐火车回老家,我可以看完两三本书,这样漫长的车程也能别有一番乐趣。”在那样流动的空间,视觉呈一条直线,即使周身嘈杂,也无暇旁顾。


阅读是以疑惑始,一点点蚕食周边,慢慢拓展口味,渐渐发现世界的大,人生的广,自己的小。


涂老师始终认为,阅读会让人保持谦逊。“你读得越多,会越发觉自己的无知。原来这个领域已经有人做过这么好的研究了,一百年前梁启超已经论述过这个观点了。”也正因为如此,阅读才长久贯穿在涂老师变动不居的空间里。


老师的书架



05

汤璇


汤璇老师的书房窗明几净,能够容纳充沛阳光和怡然景致。在看书的疲乏间隙,可以抬头舒缓片刻,还有一个小怪物会进来捣乱。“我在看《美国新闻史》这种大开本的时候,它会过来压着书,以为我在和它玩。不然就是在我工作时拿脚踩键盘。”这是住在汤璇老师家的英短丸子,日益接受知识的熏陶,想必已经把自己设定为一只“学术猫”。


就在这样的一方天地里,汤老师打开独属自己的奇妙时空,开展思维转换的“修行”。一方面,知识会长久栖息在人的脑海里,并形成动态结构,促使自己不断产生新的知见。“最近在探讨现代中国和世界秩序时,会想到马丁·雅克的《大国雄心》,再结合当下的时情热点,会发现国外对中国的研究开始带有人类学的视角,且逐渐成为显学。”


汤老师认为,知识的重组还能使自己对昔日困惑豁然明朗。“当看到中国在文化上以及在全球中的影响力,就会考虑到目前关于人文社科的理论,有没有可能再发展出新的思维范式。”


 △整理书架的汤璇老师


可见,阅读不仅仅是苍白被动的信息接受,而是灵气横生,处处显示出自由自觉的能动性。


历史书籍的存在,则更能将这方天地拓展为一个恢弘世界。“在建党百年之际,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能够从中探寻当下环境演变的规律,并且从历史中寻找决策的渊源和理解。”


在汤老师看来,民族的历史、对于环境做出反映的各种经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中。


老师的书架


06

TVS


一间书房,能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在互联网传播时代,一枚储存器便足以容纳那智慧光火的广阔洞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深切体会到,正是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雄先辈,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节点上,《党建》杂志与中国传媒大学团队合作打造“百年先锋”移动听,用音频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缅怀革命先烈。


基于丰厚的党史故事资源,团队打造移动传播矩阵,搭建沉浸式、移动化的数字书架。识别书架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就能听到革命先辈的故事和心声在娓娓道来,讲述着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


 △扫描一下就能进入数字书架


这是一个承载了雄心壮志和伟大情怀的书架,每一页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长久筑牢的理想信念,每一句都生动阐释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百川归海天地在,英雄少年兴时代。我们应当承载百年先锋的血脉,同这劲健崛起的时代,共同走向未来的伟大旅程。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

书房,则是书田开辟出的山海桃源

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探研书海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