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记者手记 | 杨丽芳:既是护士,也是战士
2021-09-06

扫码关注

分享:

党员的样子系列视频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共同制作。视频以上海学习平台党员的样子征文为脚本,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视频新闻报道》和《创意新闻工作坊》两门课程组织学生拍摄、制作完成。此次活动是传播学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是传播学院学习、践行马新观,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国内十二所高校新闻学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众力、筹众智、开新局,以讲话精神为指引,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的系列活动。

与杨老师相处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此次拍摄期间,我们似乎已经能窥见像她这样的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一角:随时会打来的电话、开不完的会议、一次又一次的培训……当然最少不了的还是病房里那一双双期盼和信任的眼睛。印象中的杨老师总是那样忙碌,她不停辗转于办公室和病区之间,尽最大努力照看好每一位病人,以至于两次拍摄的任务都只能在她本该休息时进行。镜头面前的杨老师有些腼腆,仿佛那些漂亮的话语从来都不属于她,或许,杨老师更像是那种沉下心来做实事的人。在她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位勤勤恳恳的基层女性,谈不上多么伟大,但也正是每一个这样的个体,才支撑起了这样一个庞大社会系统的运行。(余之昊)

在对杨丽芳老师进行采访和拍摄的过程中,很深刻的感受到了视频新闻与文字新闻的不同。首先,相对于可以详细描写的文字,画面的选取和拍摄对于信息量的把握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一个几分钟的短片当中,所要传达的信息量可能相等于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深度人物报道,怎么样有所侧重的在片子中呈现主题、怎么样设计场景和画面、选取哪种景别的镜头对人物进行拍摄......每一步都需要详细的规划和讨论,并且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未知的问题。讨论修改好脚本之后,我们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仔细观察镜头,导致第一支片子剪出来之后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采访对象的眼睛没有直视镜头,这也是人物类记录片的一个大忌,无法让观众与采访对象产生共鸣。其次,在拍摄时,我们拿了三台机器进行拍摄,前后的两次拍摄一共有一两百个视频,可是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尽管只是三分钟左右的片子,还是遇到了空镜头不够用的情况,这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视频新闻画面的多样性对拍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尽可能多的设定镜头,以便于后期的剪辑。最后,这次小组一起进行独立拍摄与剪辑让自己感受到了做新闻的价值,或许是一个很常见的选题,但是大家一起为之努力,最终呈现出较为完整的作品,是很有成就感的。相对于大二上学期刚刚接触新闻拍摄,这个学期我们对镜头的选取、脚本的策划、采访的技巧、后期的剪辑等有了更好的把握。(李梦迪)


在两次拍摄的过程中,杨丽芳老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护理事业上的专注与热爱。尽管杨老师之前也接受过其他拍摄,但在面对镜头时还是不免紧张。刚开始她的举止一直比较拘束,而当我们开始询问护理相关问题,杨老师明显放松了下来,游刃有余地跟我们介绍了护理团队的各项工作。而在跟随她进入病区时,我们幸运地遇上了新病人入院。病区门口到病房之间是一段不短的距离,杨老师敏感地察觉到步履蹒跚的老人们行走不易,喊来年轻护士推出一辆轮椅。一切流畅到像是经过排练,我们在一旁只能手忙脚乱地开机。小小的细节中体现出的便是三十年护理生涯赋予杨老师的专业。杨丽芳老师及其带领的护理团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她们精湛技术与优质护理的宗旨。(刘亦婷)

在采访过程中,杨老师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责任感与亲和力深深打动了我们。杨老师在带我们去她日常工作科室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她主动先按开电梯,再扶住患者进入轿厢。在电梯上行的过程中,杨老师还亲切地问候他的病情。这一系列行为是那么的熟练,又那么的自然。护理是杨丽芳老师的本职工作,细致与和善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之处,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磨砺出了杨丽芳老师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和与人为善的和蔼性格。杨丽芳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岗位上展现医疗工作者的专业,在平凡中彰显党员的魅力。



图文 | 余之昊 王一涵 刘亦婷 李梦迪


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