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寻找非遗 | 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宝皮影戏
2021-09-17

扫码关注

分享:

        白色的灯光照亮幕布,咿呀的上海方言、丝竹声接而响起。光晕散开后,皮影人踏着传统乐器的点奏渐次出场。一根联缀线、几根竹棍,皮影艺术家用技法赋予人物生命,在白幕上呈现生动的故事。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上海本不是皮影戏的重镇,但是以七宝为代表的江南皮影戏也曾盛极一时。在清朝光绪年间,七宝镇西毛家塘毛耕渔,在浙东学得全套皮影表演技艺后,回乡组建“鸿绪堂皮影戏班”,并吸纳当地传统戏曲、美术、民间文学和方言特点,将皮影戏融入上海本土。七宝皮影由此相传七代,名扬八方。

鲜艳生动的七宝皮影

        北方皮影多以牛皮、驴皮为材料,注重雕刻、崇尚粗犷。七宝皮影则多用羊皮制成,透明度强,制作中少雕镂而重彩绘。七宝皮影多采用江南丝竹乐器,唱腔受昆曲沪剧、江南民间说唱影响,吴侬软语,听起来格外悦耳舒服。2007年6月,七宝皮影戏正式被列入《首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海七宝皮影艺术馆位于闵行区的七宝老街,馆内设有表演区和展览区,以图文、实物、音像等方式展示七宝皮影的艺术特色、传承谱系和流传状况。每周六下午,皮影戏班会来到现场表演。进门右转的小厢房里放着几条长凳,便是看皮影戏的小剧场,5元一人次。

台下观众正在欣赏皮影戏

        幕后,几位老师正进行着演出前的准备。小小的的表演室上方,悬挂着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皮影小人。它们的四肢关节处连接着操纵杆,因此得以在演员的双手下灵活地动起来。七宝皮影的第八代传人叶光华老师取下了这场表演《武松打虎》所需要的道具,另外几位负责伴奏的老师则正调试着自己的乐器,有三弦、阮、大小锣、大小钹等。

        叶老笑着介绍,皮影是大家的业余兴趣,因为热爱所以聚到了一起。他还邀请了会乐器的朋友来帮忙演奏,每周的表演时间也成为了他们相聚娱乐的机会。

幕后

        随着生活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皮影戏的舞台逐渐褪色。由于长时间的忽视,七宝皮影面临剧本散佚、乐谱丢失、道具毁坏等状况,能够进行表演的皮影艺人也越来越难找,振兴计划举步维艰。

        没有年轻人愿意花时间专门学习这门复杂的手艺,加之如今电子科技娱乐的兴盛,也鲜少有人真正对皮影戏感兴趣。即使七宝皮影艺术馆一周只演出一天,台下的观众也只是寥寥。

        不过,政府正在为保护皮影文化做出不断的努力。皮影戏班的不少老师被邀请作为一些学校里皮影传习班的指导老师,为孩子们上课,将皮影艺术带进校园生根开花。

        皮影人物被演员赋予“生命”,用脆薄的身体还原一份真实,在自己的世界中演绎生活,带人品味喜怒哀乐。它们讲着上海方言,唱念海派独有的韵味。看一场皮影,在光影之间遇见感动。

        非遗是过去,也是未来。叶光华对于七宝皮影的未来仍怀有希望。从鸿绪堂皮影戏班在七宝镇解元厅上演第一幕故事起,七宝皮影发展之路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过鼎盛,也有过停滞,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败。所谓“手忙脚忙忙不停,口唱心唱唱不完”,武松打虎的故事还能在今天上映,也就能在明天唱响。


微纪录片:

谢文芳作品 https://v.qq.com/x/page/h3274o355gc.html?start=5

方正艳作品 https://v.qq.com/x/page/d3274926xm0.html

王婧璇作品 https://v.qq.com/x/page/j3274sc81op.html

制作 | 王婧璇、方正艳、谢文芳

编辑 | 王婧璇

指导老师 | 赵路平

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