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弘爱传媒讲坛第136期 | 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与方法​
2021-10-19

扫码关注

分享:

1014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弘爱传媒讲坛声光色影系列第136期在线上成功举办。学院邀请了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周计武作为主讲嘉宾,为我院学生带来了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与方法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广播电视系教师陈晓博士主持,一百余名研究生积极参与。

正式进入主题之前,周计武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幅视觉作品,一幅是由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另一幅则是近期广受热议的国产电影《长津湖》的剧照。通过赏析这两幅作品,周计武教授阐释了当下时代以图像为主因的特征,并由此引出了讲座主题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与方法。接着,周计武教授结合相关理论与视觉案例,从视觉文化的转向”“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视觉性与视觉机器四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视觉文化领域中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视觉文化的转向方面,周计武教授提出了三种理论视角:景观世界与眼球经济、视觉成为文化的主因、视觉技术的进步。他引用大卫·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理论,对世界图像时代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

在论及视觉文化研究的对象时,周计武教授从身体作为媒介本身出发,将视觉文化研究对象延伸至符号、视觉媒介、视觉体制、视觉观念与视觉范式,引导同学们从史学、几何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维度把握视觉图像,理解视觉秩序。针对视觉文化如何研究的问题,周计武教授展示了多种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一一阐释,如图像学、形式主义分析、艺术史叙事、意识形态分析、符号学、编码与解码等。随后,他结合了相应的理论路径,对《梅罗德祭坛画》(罗伯特·康宾)、《一篮苹果》(保罗·塞尚)、《格尔尼卡》(巴勃罗·毕加索)、《大使们》(小汉斯·荷尔拜因)等西方艺术史中的典型作品做了分析。


通过对视觉研究重点理论的梳理,周教授引导同学们关注视觉研究的方法,深入思考视觉形象背后的观看机制与建构模式,理解作为现代性标志之一的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sm)。在讲座的最后,周教授总结到:视觉文化是当下每个人都能深切感知到的一种观看世界、把握生活的方式,也是被内化到血液当中的一整套视觉规则和视觉制度。视觉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培育和提升视觉素养,理解和把握视觉图像、视觉秩序和视界政体。所有的视觉经验都是被社会建构的,所有的社会生活也能被视觉所建构,这是双向的构成。

本次讲座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学术视角前沿,不仅拓展了同学们在艺术理论和视觉文化领域的学术视野,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宏大命题。

 (图/文 李惠子 程婧)

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