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我院曹顺庆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2021-11-22

扫码关注

分享:

1012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视频会)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项,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14项(川大教师担任主编或副主编)。

全国教材建设奖是教材领域的最高奖,是检阅、展示教材建设服务于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成果,增强教材工作者荣誉感、责任感,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材体系的一项重大制度。学校以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

曹顺庆教授证件照

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教授

在教育部公布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名单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教授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曹顺庆教授从教近四十年,不但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人才培养桃李芬芳,而且在教材建设上也成就卓著。曹顺庆教授编著的第一部国家教委“九五”教材规划——《东方文论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教材)二等奖,他先后担任了《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莫斯科出版社俄语版2017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四川大学全校学生必修课教材《中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比较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初版,2018年再版)、《比较文学变异学》(商务印书馆,2021)等15部重要教材的撰写与主编,还担任了17部“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7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主编,除了《东方文论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教材)二等奖(2001)外,他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史》获四川省第十四次社科成果奖一等奖(2010)、《比较文学学科史》获四川省第十五次社科成果一等奖(2012)及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2013)、《中外文论史》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科成果一等奖(2014)及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二等奖(2015),所担任总主编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被多所高校选用推广。曹顺庆教授担任第一首席专家,主持的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比较文学概论》自出版以来累计印刷15次,累计印刷并销售约12万册,被全国258所高校采纳。

曹顺庆教授获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奖证书

曹顺庆教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证书

 

曹顺庆教授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

曹顺庆教授从教以来,践行立德树人,成效突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主讲课程《中外语言文学与文化专题研究(中华文化——<十三经>)》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1)、《比较文学》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主持项目“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双语人才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比较文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原典阅读与‘中华文化’素质课课程改革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参与的“打造跨校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构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这些成果不仅见证了曹顺庆教授几十年的初心与坚守,更展现了其教学理念上的远见卓识。以教材建设为基点改革人才培养、以原典课堂为平台传承人才培养、以科教相长为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是曹顺庆教授始终探索的教学之道。

一、“夯基储学,经典育才”——原典阅读系列教材

针对中国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框架建设,忽视对中外文化经典作品的研读鉴赏而导致的学科建构空疏问题,曹顺庆教授制定了以阅读中外原典为重中之重的教学方案,在他主持的“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原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教改实践和研究基础上,立足“原典阅读”和夯实基础,组织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著名学者、学术骨干,为培养高素质的中文学科人才群策群力,编写了“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这两套新型教材特色鲜明,立意高远,以秉承百年名校传统为要,承续严谨学风,培养新一代基础扎实、融汇中西的创新型人才。两套教材共24部,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部)和重庆大学出版社(17部)出版,目前全国多所高校本科教育都在使用推广,在此基础上曹顺庆教授设计了多层次、多范围的原典型教材,如针对四川大学文、理、工、医各学科本科生编写的文化素质必修课程教材《中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针对硕博研究生编著的《中华文化原典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该读本摘录《十三经》及历代著名典籍篇章,以此延展的《“十三经”原典阅读》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其中《溯源经典,文明互鉴》的案例课、微课和说课视频,上线“新华思政”教学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广了“十三经”课程思政的经验和做法,为当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文明互鉴起到了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中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

 

1626943528022

《溯源经典,文明互鉴》上线“新华思政”教学服务平台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是基于当下学风空疏,难以培养学术大师的思考,是对教材编写实践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这一系列教材旨在将阅读经典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经典、原典为根基,春风化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经典原文,以期实现中外文化典籍导向式、沉浸式、问题式阅读与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双结合,也由此探索了以原典细读展开文明之根追根溯源的有效路径。

二、“科教相长,话语创新”——比较文学系列教材

在筑牢中外典籍知识的基础上,长期以来,曹顺庆教授秉承“中西融通、科教相长,注重话语理论建设,引领学术前沿、加强文明互鉴与交流合作,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创新理念,对比较文学专业教材、课程建设及实践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总结教材建设特点和规律,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推陈出新,力求出版顺应时代需求的“新”教材,如《比较文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台湾扬智文化事业公司繁体字版2003)、研究生系列教材《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国家级精品教材《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初版,2010年再版)、《比较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初版,2016年再版)、“马工程”教材《比较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初版,2018年再版)等,此系列专业教材融“新理论、新材料、新观点”于一体,贯穿本硕博的培养,试图改变现代教学体系中过分注重理论框架建构的现状、破除目前相关课程教学材料落后陈旧的局面,为促进当代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并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顺庆教授主编比较文学系列教材

如“马工程”教材《比较文学概论》将学科理论创新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该教材设专章介绍了曹顺庆教授近年来在国际上提出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比较文学学科新理论“比较文学变异学”(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由此实现了学科理论前沿与教材建设的结合,从而赋予教材以创新性、国际性、开放性、启发性的视野。使用该教材的师生普遍反映,该教材体系明晰、重点突出、繁简适宜、文字准确、拓展资源丰富、易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激发了学生在该领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三、“垦疆拓土,会通中外”——世界文论系列教材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基础扎实,做真学问,做大学问”……曹顺庆教授不仅以此激励学生,更是以其一生求学、治学、教学实践着这一科教理念以科研促进教材建设。其博士论文《中西比较诗学》为我国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专著,开辟了中西比较诗学的一个新阶段,著名学者杨周翰先生将此书推荐为北京大学研究生教材,也正是受季羡林等诸位先生论文评语的启发,曹顺庆教授进一步从世界文论的角度探索比较诗学创新路径,如《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莫斯科出版社俄语版2017年)、《东方文论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中西比较诗学史》(巴蜀书社,2008)、《比较文学学科史》(巴蜀书社,2010)、《中外文论史》(四卷本260万字,巴蜀书社,2012)、英文专著The Varia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德国springer出版社,2013)等。著述规模如此宏大的世界文论虽然使曹顺庆教授“吃尽了苦头”,但本本著作都是开山之作,学术价值斐然,并以此研究为基础建设了一系列教材。2018年曹顺庆教授荣获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曹顺庆教授参与主编世界文论系列教材

 

20世纪80年代末,曹顺庆教授有感于国内东方文论资料的严重匮乏,立志编出一本全面而又详实的《东方文论选》。1991年春,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拿着拟好的编写大纲远赴北京,拜访了著名的东方文学专家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非常支持,并欣然同意担任本教材的名誉主编,向其推荐了著名梵语文学家金克木先生,金先生不但答应参加编写,还推荐了中国社科院黄宝生研究员、伊宏研究员参加印度文论与阿拉伯文论的编写工作。季羡林先生亲自约请了北大波斯文学专家负责波斯文论的编译。之后,曹顺庆教授又约请了韩国高丽大学许世旭教授和正在日本做客座教授的王晓平教授以及湖南师大蔡镇楚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瑞瑜教授等人负责朝鲜文论、日本文论和阿拉伯文论的编选。这部70万字的《东方文论选》,绝大部分材料是第一次译成中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部较全面地反映东方各国文论概况的文论选,被列入国家教委“九五”教材规划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序列,2001年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教材)二等奖。

世界文论的探索远不止于此,2019年,曹顺庆教授作为首席专家领衔国内东方文论研究专家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在《东方文论选》等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开疆拓土,延伸至东方古代文艺理论范畴解析、话语体系研究和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这必将成为又一具有跨越性、里程碑式的力作

近四十年来,曹顺庆教授始终将中外原典阅读、科教结合创新、世界视野拓展作为教材编撰的基准与导向,以内蕴真学问、大学问的精品教材育人、化人、成人。在互联网+时代,他紧跟技术前沿,利用新科技手段和新媒体技术打造多元化、信息数字化的教材创新平台,以教材建设为基点,构建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及“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全阶段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的立体创新格局,实效显著,体现了他的育人初心与不懈追求。

 

曹顺庆教授简介

曹顺庆,19542月生,祖籍湖北荆州,出生于贵阳。1977年入复旦大学,1980年考入四川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生,师从杨明照教授,1983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为全国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第一个博士,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87晋升为副教授,1990晋升为教授,1992-1994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了百余名博士生。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01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第一首席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比较文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个项目;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奖等多项。任《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来源集刊)主编,英文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West主编,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第一主编,Comparative Literature & Culture客座主编,European Review客座主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

图文|刘诗诗

编辑|郑秋、郑钰科

责编|操慧


 

 

来源于四川大学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