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学生新闻采写 | “挽救”食物
2021-11-22

扫码关注

分享:

按语:

本学期,20级本科新闻和19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1年9月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国庆节后,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和食物共情了。我发现我和食物没有很本质的区别,” 纪录片《明日之食》的制片和策划冯婧这样说。

        去年疫情期间,冯婧和很多人一样,经历了屯粮、抢菜、没有外卖的生活。“我可能早上六点钟起来在手机App上抢菜,然后瞬间没了,就是一种突然在物质这么丰裕的时代,可能有一天你意识到没有东西吃。那该怎么办呢?”

        这是《明日之食》的创作背景之一。冯婧带领的明日之路团队计划拍摄五集,目前已经完成一集,但尚未公映。

        9月19日中秋假期第一天,冯婧和她的团队在上海长宁区组织了一个“月饼改造工作坊”,同时拍摄记录以宣传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希望大家能关注食物浪费问题,这也是《明日之食》第一集的主题。活动结束后,剩余的九十多个月饼被寄往绿洲食物银行。

        成立于2014年的绿洲食物银行今年第一年尝试从公众募集月饼。9月17日,绿洲食物银行服务号推出题为“月饼零浪费大募集!Mooncake Zero-Waste Call Out!”的文章,截至10月16日已有7万+的点击量。

        月饼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食物浪费的代名词。然而,现实中还有一些人可能吃不上月饼。面对食物资源不均的困境,“食物银行”、“明日之路”这些社会机构的行动者们也开始探索一些新的可能,通过改造和捐助,发挥余量食物的剩余价值。

“月饼零浪费大募集!Mooncake Zero-Waste Call Out!”内部图片


月饼积压面临浪费 食物银行搭建流转平台

        “这句话可能很残忍,但很多人根本没有在意它(月饼)是什么味道。”早在2021年8月7日,在QQ音乐平台“明日之路”播客的一次 “食物浪费”的讨论节目中,一位参与者这么说。

        每年中秋,月饼迎来一年一度的消费高峰。如何处理吃不完的月饼,则是不少人中秋节后“甜蜜的烦恼”。

        据艾媒数据中心2021年6月调查,3395位受访者中,90%以上的消费者会把剩余月饼当作早餐、零食或做成其他料理,但仍有9.2%的消费者会选择将月饼“扔掉一部分”。

        住在上海黄浦区的市民张小姐在朋友圈看到绿洲食物银行招募月饼的消息,赶在中秋节之前,寄了三四十个月饼到浦东新区食物银行,每个包装上都有保质期。张小姐表示,该活动解决了家里月饼太多的问题,别人还能吃到,挺好的。

        北京海淀区的梁女士从朋友圈注意到明星章小蕙的推荐,考虑到家中吃不完的月饼,觉得“概念不错”,也在十一国庆假期前寄了一些月饼到上海。

        大量工作随着月饼而来,食物银行每天要招募4-5个志愿者来完成分拣工作。

        9月25日,农历八月十九,中秋节后的第四天。早上八点十分,志愿者小韩刚来的时候,绿洲已经签收了几十个快递,这些全部都是邮寄来的月饼。头发花白的工作人员葛老师,已经在分类桌上摞好了一米多高近两米宽的月饼盒子。远道而来的月饼中,盒装月饼占了大多数。角落上还放着几袋散装月饼。邮寄的月饼来自五湖四海——北至2274公里以外的哈尔滨,南到2283公里的三亚,其中也有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文创月饼。

        月饼快递抵达高峰通常是节后两三天,25日当天已经过了月饼送达的最高峰。从9月22号到25号,绿洲每天都会收到三四批个人寄的月饼,数量超过600只。而由于绿洲在上海目前只有峨山路一个线下工作间,所以寄来的快递全部堆积于此。


“绿洲食物银行”收到的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文创月饼

        在分拣月饼的过程中,一些出自手写的明信片与字条则成为了意外之喜。远道而来的月饼上,偶尔附着字条,或是标明月饼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或是写着捐助者的祝福和感受。

        “受到疫情影响,中秋节我们都被封在了校园里,学院和社团给我们分发月饼作为慰问,我们就把那些吃不完的捐出去~虽然好几个是独立包装,但都是又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希望它们能被有需要的人迟到~”落款的署名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兰2-210的4位仙女”。

        一则未署名的纸条上写着:“鼎泰丰的月饼为8月22日生产,保质期60天。伯豪的月饼为8月29日生产,保质期也是60天。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随着月饼而来的纸条和明信片

        月饼的包装有铁盒、纸盒、塑料盒,形状有圆的、方的、六边形的、蒸笼状的、不规则的,甚至装着四个轮子。一层的、两层的、三层的包装盒都有,但可能只有一层里面放着月饼,其余都是小物件,比如夜灯、勺子、色子、月球模型……

        即使舍弃了大批包装,25号当天的两名志愿者依旧分拣出了四箱月饼,约500只。这些月饼全部都会按照保质期的临期时间分类,然后按顺序发放。分拣好但是还没有发放出去的月饼,会被放进峨山路工作门店的仓库,空调温度为22℃。

        25日当天,绿洲的热线电话响了6次。申屠雯表示,25号当日来电次数“已经很少了”,“中秋节那几天,刚放下话筒,电话又来了,很忙。后来一个同事说我们这边不用接,电话会转接到他/她那里去。”

        截至9月29日,食物银行已经募捐到2万多只月饼。工作人员王鸣捷表示,月饼募捐活动的发起也是考虑到目前居民对浪费的意识,并且17日在服务号上发布个人剩余月饼募捐时并没有期待得到多少回应,但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尽管目前个人捐赠的月饼占总数的比例很少。工作人员申屠雯介绍说,今年不是绿洲第一次募捐月饼,却是第一次尝试募集普通消费者手中的余量月饼。

        一直到10月11日,食物银行仍然在志愿者微信群招募月饼分拣志愿者。

志愿者分拣的月饼


上午十点半:准时分发和领取月饼

        9月25日上午十点二十五分, 浦东新区峨山路633号的绿洲食物银行门前已经排起了一条队伍,身着浅蓝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衣领处被汗水浸湿。原来在分拣月饼的志愿者也放下手边工作,开始帮忙分发月饼。

        每人可以领取四只月饼,两只稍大,两只稍小。他们在一张名单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而有些不识字的环卫工人,则会由身穿橙色马甲,头发已经花白的食物银行工作人员葛奶奶代签。

        当天不止分发了月饼,还分发了前段时间绿洲收到的捐赠果汁。不过由于这批饮料存量不多,25日当天只有部分环卫工人领到了果汁。在排队领月饼的环卫工中,也不乏“夫妻档”。有些环卫工夫妻都在塘桥社区工作,先到达绿洲门口的就会先领两份食物。

        在分发月饼时,段叔一直在忙着清理丢弃的包装盒,等到所有的环卫工人都走了才领了自己的月饼。段叔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就是负责绿洲所在的街道的环卫工作,由于绿洲银行最近接收了大量的月饼,自己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许多。

        下午两点,月饼初步的分拣工作终于接近尾声。申屠雯招呼了下重新开始工作的段叔,请他帮忙清理掉新产生的垃圾。段叔清理一次月饼包装,需要一次推走三个垃圾箱。

        下午两点四十分,离绿洲不远的街道口,一位环卫女工刚刚结束她的休息。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绿洲食物银行时,环卫女工的脸上泛起笑容,指了指绿洲的方向,“(食物银行)就在对面啊,每天上午下班前我们(环卫工)都会集合一下,集合完了顺便就来领了。”女工告诉记者,分发来的月饼她会很快吃掉。在此前的采访中,段叔说,他会用月饼来当早餐。

        当被问到为什么在上午十点半分发月饼时,申屠雯的回答干脆利落:十点半环卫工人下班。

        多年里,绿洲食物银行与不少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食物银行收到的月饼大都来自企业。记者了解到,往年工作人员需要在成堆的快递中核对每一份快递的单号,拆封、拍照以供企业核验。现在寄来的月饼多了,这个核验工作也因为特别耗费时间而遭到他们的拒绝。“要么就不要拍照,要么就自己送来,”申屠雯说。

        记者从绿洲食物银行官网了解到,绿洲食物银行创办之初就开始从食品工厂、面包店、农场和普通家庭等处收集余量的牛奶、面包、蔬菜、零食、饮料,帮助帮助因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拮据且有未成年人子女需要抚养困难家庭。当年该机构收到和分发的食物仅30吨,2020年该数字达到260.2吨,同时,受益人次从2014年的22582增长至2020年的636229,接近30倍。

        但是,针对个人和家庭里可能剩余而浪费的月饼,怎么能给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呢?2021年9月,绿洲食物银行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发起了“月饼零浪费大募集”活动,公开募集全国范围内的余量月饼。这一活动被新华社、上观新闻等多家媒体机构报道。


“食物浪费”引起关注 年轻人在行动

        9月19日,中秋假期第一天,在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的“月饼改造工作坊”活动,周边参与活动的居民在大厨 Irven和Steven的指导和帮助下,将月饼改造成了酸奶杯、能量棒等食物,品尝后赞不绝口。改造为减少月饼浪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10月31日,记者在上海长宁区来福士广场的钟楼内参加了冯婧的讲演《明日之食:重建人与食物的关系》。“食物可能会变成我们去解决一些问题的入口,也可能会变成重建一些关系的起点,比如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区的关系以及人和环境的关系。”冯婧如是说。

《明日之食:重建人与食物的关系》讲演中的演示文稿

        冯婧带领的明日之路团队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年轻人,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新冠疫情背景下,他们相信食物是一个解决社会、世界问题的出口。2021年初,团队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平台创办了播客,第一条播客于3月4日发布。目前他们正在投入制作关于食物的纪录片《明日之食》。8月21日,纪录片第一集在绿洲食物银行开机了,主题是食物浪费。

        明日之路团队招募月饼的想法来自其播客8月7日的内容。在讨论食物浪费的过程中,主播提问:如果要选出一个能代表食物浪费的食物,那应该是什么?参与讨论的人想到了月饼。不到两周时间,他们募集到125个月饼。9月19日的活动用掉二十多个月饼,剩下的月饼都寄到了绿洲食物银行。

        第二天,上观新闻报道了这个活动,还被光明网等媒体转发。对于该活动的意外走红,冯婧表示:“我们原本只想很低调地做这个活动,没想到就火了。但是火了以后,大家也只是在转发这个活动,没有太多地探讨食物浪费的议题,我觉得是比较可惜的。”

        冯婧展示了他们收到的所有的月饼包装盒。“占了非常大的空间,用了非常多的材料,但是最终全部会被扔掉。”冯婧评价道,“包装浪费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绿洲食物银行的职责是收集即将被浪费的食物,分发给需要的人。尽管只有一家实体运营的门店,也就是浦东新区峨山路633号, 绿洲食物银行在上海已经逐步建立300多个授权分发点,分布在社区、养老院等地点。食物银行有50台分享冰箱,食物分发对象较为多元,主要是环卫工人和贫困人群,其中,贫困人群是经过认证的“低保”、“低收入人群”、“重大病患者”或“事实孤儿”等。

        9月19日在QQ音乐平台上,受明日之路团队的邀请,绿洲食物银行的顾问Karen在明日之路播客上分享了自己的食物故事。Karen表示,从七月初开始,天气炎热,市场上的菜卖得快,剩余的比较少,同时损坏程度也比较高,再加上有限的冷藏条件,能发放出去的食物其实是很少的。

        在向摊贩购买剩余蔬菜的时候,Karen有时候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但是通常拿的那个量是超出付出去的价值。“摊贩知道我们是给到环卫工和一些低保户的时候,其实也是愿意出一份力的。我说是收购,但是他们可能在包装的时候说‘不然这也给你好了’‘那这个也给你好了’,就是还蛮热心的,”Karen说。

        Karen表示,食物银行周末发放都是早上7点到11点,前面第一批是市民,然后是环卫工人,他们只要收工了就可以过来拿,四个小时的时间他们随时都可以去拿。

        10月29日,记者走访了峨山路上东外滩公司环卫工的住所。环卫工集体居住在公共厕所的二楼及其附近,养着一只猫,总共二十个人左右,地面上积着水。在该据点五公里外的崮山路还有一个环卫工人聚集地。每月每床位100元,夏冬天每月环卫工需要支付额外50元空调费用;月工资大都在五六千,月支出五六百,大部分食物由自己购买。

东外滩公司环卫工在峨山路的住所门口

        对于食物银行分发的食物,不少工人认为“很新鲜”,但是,“来晚了就领不到了”。他们通常每周能领到两、三次食物,能够吃一到两顿。此外,他们表示“我们(在峨山路)还领得到一点,他们(在崮山路)基本没有”。




采写 | 20新闻 韩泽、20新闻(双学位)许涵毅


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