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新媒体实践系列讲座(一) |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新动态:特朗普政府的“清洁网络”计划
2020-12-02

扫码关注

分享:

前言: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边界”与“隔离”成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关键词,这似乎构成了某种隐喻,暗合了近年来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局势的主旋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回潮,与日益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势头背道而驰。2020年8月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清洁网络”计划,公开的六部分内容都将矛头直指中国。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动是否预示着民族主义以互联网治理、技术安全的名义抬头?国家主权与以自由开放、无远弗届为内在属性的互联网空间之间的张力,又将导向何方?


      2020年9月1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戴丽娜作为《新媒体实践系列讲座》课程的首位嘉宾,在一教308教室为19级新传专业研究生带来了一场前沿讲座——聚焦互联网空间国际治理领域的最新动态:特朗普政府于上月公布的“清洁网络”计划。讲座共分三大块内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演进概况、美国“清洁网络”计划分析、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发展趋势。

      戴丽娜老师首先从历史维度切入,简要梳理了通信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演进。从阿帕网、因特网到互联网,从机联网、人联网到物联网,互联网已然全方位渗透进我们所处的生活世界,构筑起极富战略意义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对我国而言,2016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就揭示出了网络空间在信息传播、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治理、交流合作等方面创造的重大机遇,但同时,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也构成了严峻挑战。

      回顾网络空间治理的演进脉络,可以勾画出一条逐渐走向国际化、合作化的路径: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互联网治理主要是各国“各自为政”,美国则处于技术资源的垄断地位;新千年到来,随着WSIS(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召开,各国政府开始参与到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之中,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也逐渐成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正式与美国商务部脱钩,成为一个汇集政府、互联网企业、学术专家等多主体、多利益相关方的非营利性组织,在推动互联网全球共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特朗普政府新近公布的“清洁网络”计划,从内容来看,冲击了互联网全球治理领域开放协作的基调。因此,戴丽娜老师将讲座的重点放在了对美国这一互联网治理新政策的介绍与解读上。2019年5月,美国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南大、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5G安全准则讨论会,谋求在5G发展领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信任标准来挤压中国。今年4月29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公布了特朗普政府的”5G清洁路径“(Clean Path);以此为基础又衍生出其他五种“净化”举措,包括:净化运营商(Clean Carrier)、净化应用程序(Clean Apps)、净化应用商店(Clean Store)、净化云服务(Clean Clouds)、净化通信电缆(Clean Cable)——由此形成了特朗普政府于今年8月5日公布的、由六大举措构成的“清洁网络”计划。

      纵观计划全部内容,从排挤中国电信服务运营商、禁止中国APP(如抖音海外版TIK TOK、微信)到海底通信电缆的连通阻碍,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在通信技术标准、基础设施、通信应用服务等各个层面将矛头直指中国,排华色彩浓重。但戴丽娜老师介绍,这样一份冷战思维主导、充满技术民族主义的政策除了引起中国政府的严正反对,也激起了美国互联网产业界、学术专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对。戴丽娜老师也指出,“清洁网络”计划“逻辑不严密、措辞不严谨、语义模糊”,且目前仅为“倡议”性质,加之美国大选在即,这份计划最终走向何方也未可知。

      戴丽娜老师最后立足于“清洁网络”计划,向大家预测了未来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趋势:从宏观来看,中美两大国之间摩擦不断,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战略竞争甚至对抗”;体现在信息产业领域,可能将表现为各个方面的“纠缠”现象。“有边界的国家主权与无边界的网络空间之间如何协调,现在似乎没有好的办法,但我们只能继续尝试和探索。”


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