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喜报 | 我院15级广电校友荣获第八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
2020-12-02

扫码关注

分享:

      11月22日上午,第八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共评选出学子奖获得者10名,良师奖获得者2名,良友奖获得者2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1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校友赵鹿鸣同学,凭借一系列优质的数据新闻与融媒体报道,荣获“新闻学子奖”

图:赵鹿鸣领奖(右四)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由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面向全国设立,是国内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教育奖,奖励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成绩突出的学生(新闻学子奖)、在培育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新闻教育良师奖)、热心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闻业界人士(新闻教育良友奖)。自2013年以来,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已成功举办八届,共有16位教师、12位业界人士、71位学子荣获这项荣誉。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新闻教育类奖项,不断鼓励着更多教师在新闻教育战线上辛勤培育人才,不断鼓励着更多的新闻业界人士关心新闻教育,也不断鼓励着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新闻事业。

      赵鹿鸣同学于2015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就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9年以优异的成绩保研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专业。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时,赵鹿鸣目前还是澎湃新闻澎湃号的入驻记者。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求学时光里,赵鹿鸣对数据新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高校数据新闻比赛并摘得奖项,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出版专著。通过不断在数据新闻领域开拓和进步,赵鹿鸣坚定践行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和信念。


疫情之下的数据表达

      在1月到2月期间,赵鹿鸣在澎湃新闻湃客·有数栏目上共发表了三篇以新冠疫情为主题的作品。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组委会在给赵鹿鸣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顺势而为,勇做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赵鹿鸣致力于数据新闻与融媒体报道,希望通过智能化、数据化、视觉化的方式讲述民生与时代故事,记录数据背后的社会发展。他善用新技术解码庞杂数据,在疫情期间的系列报道成为国内最早的疫情数据新闻,累计阅读人次达800余万。他善用新思维提升传播效果,其有关盲人就业、直播班等议题的报道引发社交媒体讨论。”

      疫情肆虐伊始,本着作为新闻人的新闻敏感,赵鹿鸣于1月22日开始收集并分析当时的病例数据,尝试进行编码处理并获得一些基本结论。从早上10点着手收集数据到晚上19点交稿,赵鹿鸣仅仅用了9个小时的时间。1月23日,赵鹿鸣以澎湃号入驻名字“照路明”为名,在澎湃新闻湃客·有数栏目上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群像:何时发病,多大年龄,在哪分布?》一文,通过分析年龄、性别、在武汉停留时间、出现症状的时间、确诊时间等数据,尽可能展现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新型肺炎患病者群像。

图:赵鹿鸣数据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可视化展现

      随着疫情的扩散,赵鹿鸣开始关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中国人宅在家里的心情状态。在收集和分析了1000多份问卷数据后,他于1月29日发表了数据新闻报道《被新冠肺炎困在家中的中国人,这几天都在干什么?》。在结论中,他发现让人比较让人感动的一点是,不同年龄段人最大的担忧都在于害怕传染给家人。这篇报道的相关结论也在微博上获得了上千次转发。

图:赵鹿鸣数据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可视化展现

      第三篇报道《后疫情时代 | 我们如何被新冠肺炎改变了生活?》发表于2月10日。当时疫情已持续了快一个月,赵鹿鸣想要了解它给普通人都带来什么影响,于是面向武汉乃至全国市民发放、收集了近两千份调研问卷。通过切实的数据分析,赵鹿鸣对疫情可惜能造成的居民收入、心理距离等维度上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为疫情的后期治理提供了来自新闻学子的意见。

图:赵鹿鸣数据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可视化展现

      自2018年年底入驻澎湃新闻澎湃号从事个人新闻生产以来,赵鹿鸣已在澎湃号上发布了18篇数据新闻报道,总阅读量达到了1400万多人次。今年8月份,赵鹿鸣还获得了“2020最澎湃创作者奖”,受邀参加澎湃新闻“2020数据创作者大会”并发表演讲。在数据创作者大会上,主办方澎湃新闻在他的介绍语中写道,“一个人,也可以像一支队伍”。

图:赵鹿鸣的澎湃号个人主页

图:赵鹿鸣在2020数据创作者大会上发表演讲

      在获得“2020最澎湃创作者奖”后,赵鹿鸣在朋友圈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无论是发掘新知,还是展开社会动员,数据叙事都有广袤的想象力。希望我以后能沉下心来,生产出更好的、更具公共价值的作品。”目前,赵鹿鸣正在与几个朋友进行有关“癌症村”的数据新闻项目。或许,对于他来说,关注社会议题和讲述时代故事是动力,更是使命。正像他的澎湃号入驻名“照路明”一样,他在用自己的数字和文字表达,亮起一盏又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非科班“小白”的成长之路

      作为本科修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非科班”学生,赵鹿鸣最初对数据新闻产生兴趣,是在自己大二时所修读的全英文课程《Data Journalism》专业选修课上。这门课由传播学院申琦老师主讲,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课程中还通过邀请解放日报、澎湃新闻数据新闻报道团队的业界专家指导学生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数据新闻作品。在这门课上,赵鹿鸣逐渐发现数据新闻的魅力,开始学习基础的数据分析软件和设计软件,并自此一直深耕数据新闻领域。

      随着在数据新闻领域的技能和经验逐渐累积,赵鹿鸣开始参加数据新闻比赛,并跟随申琦老师做一些学术项目。在发表4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同时,他还与申琦老师合著出版了一本书《高能政务:政务新媒体的高效运营指南》。书中通过理论阐释、案例解读与实操教学结合的方式,从政务新媒体的平台运营、短视频生产、数据新闻创作、智能化发展等重要议题入手,为党政干部、政务新媒体管理者和一线从业者提供前沿、实用、易懂的理论与操作方法。

图:申琦、赵鹿鸣合著《高能政务:政务新媒体的高效运营指南》

      对于赵鹿鸣来说,数据新闻的创作充满乐趣。创作数据新闻时能够获得及时的正反馈,这种反馈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激励他不断创作下去的原因之一。在创作中,他拥有着强大的自驱力,“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说三五天完成,创作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种解压的方式。”

      谈及自己的入行经验,赵鹿鸣表示,他在平时学习新技能或做项目时,会经常给自己设置目标和deadline,让自己产生需求。同时,他提到,在学习数据工具的使用时,重要的不是如何把各个数据工具学到精通,而是学会如何让工具“为我所用”。

      大四时,赵鹿鸣选择了保研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在提到选择财经新闻作为研究生方向的原因时,他表示,财经新闻是非常有想象力的领域。此外,财经新闻领域对于前沿技术的重视、对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应用,也是吸引他选择这个方向继续学习的原因。谈及未来的规划,赵鹿鸣表示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同时,他还在考虑尝试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传媒创业项目,希望有机会从数据新闻生产的流程化、规范化入手,思考一些可以创业的方向。


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