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教与学革命”珞珈论坛新闻与传播学院分论坛广告教育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2020-12-02

扫码关注

分享:

2020年9月24日,“教与学革命”珞珈论坛新闻与传播学院分论坛广告教育创新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围绕“数字时代的广告人才培养”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副院长姚曦教授、副院长洪杰文教授,广告学系全体教师,新闻学系副主任林婕、广播电视系副主任刘吉桦、网络传播系副主任王朝阳,本科生办公室副主任杨力、甘雯老师等参加会议,广告学系副主任廖秉宜主持会议。

 
论坛交流

姚曦教授首先做了《未来的广告学科和广告人才》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技术是改变社会的主导力量,人类的社会生活体现出明显的技术化特征,这对未来的广告也会产生影响。他对未来广告的逻辑、核心理念、趋势与主要特征做了阐述,同时他认为,广告学科作为传播学科的分支,其学科地位未来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未来广告的研究对象将会发生迁移,研究方法与范畴将会进一步拓展,除了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之外,也会引入自然科学如神经科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与范式。他提出,未来的广告人才需要兼具技术素养、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同时他提出,高校广告专业教学要聚焦培养人才,人才不仅要适应业界的工作,更要有责任和担当。

周茂君教授以《落差与脱节:师资结构、教材编导、人才培养与业界广告人才需求》为主题做了分享。他从全国高校广告学科的师资现状、教材编写现状、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对策与出路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目前看来,教师对广告业界运作流程缺乏了解,教师的新知识构成不系统、不全面,缺乏技术思维基因。教材编写存在案例老旧,对新技术、新理论、新业态的把握不系统、不深入等问题。他提出,未来教师要走出象牙塔,在实践中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人才培养要摆脱以前文科办学的单一性和文科思维的惯性,增加技术在广告人才培养中的权重,让广告学生拥有技术基因、技术思维。

吕尚彬教授做了主题为《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引领广告专业发展》的发言,他认为,一流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在智能革命之下,我们对智能传播、广告、营销该如何把握是亟待解决的前沿课题。他肯定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智能传媒和广告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有形成果,目前武汉大学已经成为国内智能传媒和广告研究的高地,接下来要思考如何将整体成果有效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和学术资源,要抓住优势,把前沿成果用在本科教育、新教材的设计上,实验实训基地更要立足于智能传播、智能广告。

随后,广告系的各位老师也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数字时代,如何培养广告人才以及培养怎样的人才?对此,周丽玲副教授提出学界和业界可以联合教学科研,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选修国内外名校课程,补充自己感兴趣的、前沿的知识;徐同谦副教授说到,武汉大学应培养策略性人才,培养具有系统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在主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明确边界,把握尺度;彭策副教授提出,要树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意识,明白国家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这两处着手制定培养计划;当谈到广告创意与艺术,余晓莉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王晔老师则以学科竞赛为例,提出要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的创意创想落到实处;刘艺琴教师认为,艺术本身也在变革,广告将艺术、技术、商品功能相结合,表现形式与手段的变化是常态,但是我们仍可以把握广告的内容内核。贾煜老师认为要将营销学、传播学、广告学结合起来,基于数字化背景,聚焦营销战略、品牌战略研究与教学。廖秉宜副教授认为,数字时代人才培养创新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数字时代,广告和营销的边界模糊化,广告学专业教学要厚基础、增技术、强专业、重实践,培养全媒体商业信息营销传播专业人才。

新闻学系副主任林婕、广播电视系副主任刘吉桦、网络传播系副主任王朝阳也分别发言,从各自学科专业领域的角度和个人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当下,无论是新闻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传播,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学都面临新的挑战:教学和社会实践如何匹配;技术赋能,教师如何掌握前沿技术;人才培养如何真正适应媒介生态等。
最后,副院长洪杰文教授在论坛闭幕式上致辞。他首先对广告学系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研讨做了高度肯定,接着他回顾了各位参会教师的精彩发言,同时他提出了两点思考:对专业发展的思考;对教学的思考。他认为,数字信息时代,学生才是新媒体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丰富的资源,有良知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都会产生知识更新的压力。教学不是任务,教学是良心活,非常反映老师的基本素养和品格,老师的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此次论坛的举办,是对我们教学的总结和思考,也是对于技术冲击背景下新文科发展的探索,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技术泡沫”,冷静地看待技术,反思技术。

 
论坛现场

 

撰稿:许心枚

摄影:鲍泽文

来源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